“父亲留下的遗嘱竟是‘假证’?三年前在某‘专业机构’立的遗嘱,不仅无法公证,还让自己陷入继承僵局……”
北京市民郭先生的遭遇并非个例。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,家庭财富积累日益丰厚,遗产继承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。
在这一背景下,遗嘱订立的需求显著增长,市场上涌现大量“山寨遗嘱库”,通过虚假宣传、伪造文件等手段牟利,导致消费者权益受损、家庭纠纷升级。
九八遗嘱创办人陈凯提醒:选择遗嘱服务机构前,务必核实三大核心资质!本文将通过郭先生案例深度解析“山寨遗嘱库”套路,并附权威避坑指南。
01
一场遗产继承噩梦:郭先生的“假遗嘱”困境
近日,北京市民郭先生父亲病逝后,他手持父亲留下的遗嘱证、委托协议等文件,却在九八遗嘱核验时屡次显示“查无记录”。
九八遗嘱咨询顾问刘千协助核查发现,证书虽与正规文件外观相似,但确实不是在九八遗嘱订立的遗嘱,最终确认该遗嘱源自某个“山寨遗嘱库”所订立的。
据郭先生回忆,其父三年前曾透露在某“专业机构”订立遗嘱,但未留存具体信息。
今年初办理继承手续时,他发现该机构已变更办公地址,联系电话成空号。辗转通过司法公示信息联系到涉事机构负责人后,又因对方离京滞留两月,导致继承程序搁置。
更棘手的问题出现在公证环节——郭先生仅持有遗嘱复印件,公证处要求提供原件或见证人证明效力。然而涉事机构既未封存原件,又无法联系当年两位见证人。
无奈之下,他只能请求这个“山寨遗嘱库”的负责人以“见证人”的身份再次申请办理继承权公证。
最终,在九八遗嘱咨询顾问刘千的帮助下,郭先生的继承手续得以完成。
02
九八遗嘱专家支招:如何识别正规遗嘱库
遗嘱是遗产继承的重要依据,其合法性和有效性直接关系到继承人的权益。然而,由于市场上遗嘱服务机构众多,消费者在选择时容易陷入困境。
一些不法机构利用虚假宣传、低价诱惑等手段吸引客户,但服务质量却无法保障,甚至存在伪造遗嘱、泄露客户信息等违法行为。这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,也给社会带来了不稳定因素。
九八遗嘱创办人陈凯建议广大市民:为了避免陷入“山寨遗嘱库”的陷阱,消费者在选择遗嘱服务机构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量:
第一是资质认证:查看机构是否具备相关资质和认证,如是否在民政局登记注册、是否获得中国社会组织评估等级等。这些资质和认证是机构合法性和专业性的重要体现。
第二是遗嘱生效数量与争议情况:了解机构实际订立的遗嘱数量以及生效情况,特别是是否有争议以及争议是否被司法机关判为有效文书。这些信息可以通过裁判文书网等渠道进行查询。
第三是遗嘱订立流程:观察机构订立遗嘱的流程是否严谨、规范。正规的遗嘱服务机构通常会采用人脸识别、身份验证、精神评估、密室登记、指纹扫描、现场影像、专业见证等程序来确保遗嘱的真实性和合法性。
03
九八遗嘱:解后顾之忧,传和谐家风
九八遗嘱是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发起主办的公益项目,于2013年启动。
九八遗嘱的使命是推动遗嘱进入每个中国家庭,宗旨是解后顾之忧,传和谐家风。九八遗嘱建立起了一整套遗嘱服务流程,是中国遗嘱专业服务开创者。
截至2023年12月31日,九八遗嘱已在全国设立了60余个分库,为47.9万多人提供了遗嘱服务,登记保管了31万余份遗嘱。
在这里,九八遗嘱要再给市民们两条建议:
1、警惕“情感绑架”话术:如“不立遗嘱就是不孝”“邻居都立了您不立?”等话术,均属营销套路。
2、优先选择“非营利性机构”:商业机构以盈利为导向,公益机构更注重社会责任(如九八遗嘱公益项目)
遗产继承不仅是财富分配,更是家庭和谐的考验。面对“山寨遗嘱库”的乱象,消费者需提高警惕,选择正规机构守护合法权益。
九八遗嘱呼吁:早立遗嘱、规范流程,让爱与责任不留遗憾。